一、竞赛工种
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
二、竞赛组别及方式
本项目竞赛采用单人赛形式。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。理论知识比赛占比30%,操作技能比赛占比70%。
三、竞赛内容及要求
竞赛内容分两部分:理论知识竞赛(100分)和操作技能竞赛(100分)
(一)试题覆盖知识范围
考核内容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《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》四级及以上要求,内容涵盖电气、PLC、工业机器人、电工仪表等知识,以及职业道德、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。
(二)理论知识竞赛
1.理论知识竞赛时间为90分钟。题目类型为单选题(60题)、多选题(20题)、判断题(20题),分值每题1分,比赛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进行。
2.命题方式
由市职业能力鉴定和考试中心会同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(常熟市技工学校)组织专家命题,提前10天公布理论样题(单选210、多选70、判断70),
(三)操作技能竞赛
1.试题标准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(四级)及以上要求,由市职业能力鉴定和考试中心会同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(常熟市技工学校)组织专家命题,提前10天公布竞赛操作样题,赛前进行修改,修改比例不少于30%。
2.比赛时间:120分钟。
3.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。竞赛内容包含以下模块:
表1-1 竞赛模块及分值
模块 |
考核模块 |
分值 |
A |
机械系统装调 |
10 |
B |
电气系统装调 |
20 |
C |
系统操作与编程调试 |
70 |
模块A 机械系统装调
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,完成工具快换模块法兰端及4种工艺工具、异形芯片原料单元、异形芯片装配单元、涂胶码垛单元等部分的机械安装,并对部分组件的动作进行调试和验证。根据实际竞赛平台的布局情况,在离线编程软件中完成硬件环境的搭建。
模块B 电气系统装调
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,完成工具快换模块的气路连接,可使工具快换模块法兰端与工具端正常锁定和释放,并实现对夹爪工具和吸盘工具的动作控制。完成PLC控制接插线的连接,并对部分组件的动作进行调试和验证。
模块C 系统操作与编程调试
操作工业机器人,完成标定工具TCP参数的标定操作。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,通过工业机器人编程,按实际生产节拍完成涂胶工艺,实现产品异形芯片分拣和安装。工业机器人根据功能要求在多种工具间快速更换,拾取芯片后,依照要求完成后续装配动作。
四.竞赛设备
1、竞赛设备: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CHL-DS-01型设备为竞赛平台。
2、台式电脑。
3、软件:
西门子STEP 7-MicroWIN SMART(中文版)V2.8;
维纶触摸屏型号版本EBproV6.10.01;
视觉检测系统FZ/FH/FJ-XXX Ver.5.72;
离线编程软件RobotArt。
4、工具:数字万用表;网线;U盘;工业机器人专用工具;文具:黑色签字笔、2B型铅笔等
5、其他耗材(赛场提供):4mm蓝色气管40m,4mm透明气管15m,6mm透明气管;0.5m尼龙扎带。
注意:竞赛选手自带符合工业机器人安全生产要求的安全、劳动保护用品(工作服、绝缘鞋等)。
五、竞赛须知
参赛选手须知
1.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竞赛纪律,服从裁判员和竞赛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安排,自觉维护赛场秩序,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,否则以弃权处理。
2.参赛选手不得将通讯工具、任何技术资料、工具书、自编电子或文字资料、笔记本电脑、通讯工具、带有储存功能的设备、摄像工具以及其他即插即用的硬件设备带入比赛现场,否则取消选手比赛资格。
3.参赛选手应严格按竞赛流程进行比赛。
4.参赛选手必须持本人身份证、参赛证,按比赛规定的时间,到指定的场地参赛。
5. 比赛开始15分钟后,迟到选手不得进场参赛,比赛30分钟后可提前提交结束比赛离场。
6.赛前5分钟发放赛题,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,参赛选手方可进行比赛。
7.参赛选手必须按要求将文件命名并存储至计算机指定盘符下并提交,不按要求存储文件和提交的,导致文件丢失者,责任自负。
注:选手有下列情形须从参赛成绩中扣分:
(1)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,违反安全文明生产规定,或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,扣10~20分,情况严重者取消竞赛资格。
(2)因违规操作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,污染赛场环境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,视情节每项扣1~10分。损坏各主要设备(如机器人本体、视觉系统等)依据上述情形(1)扣分。
(3)扰乱赛场秩序,干扰裁判员工作,视情节扣5~10分,情况严重者取消竞赛资格。
六、成绩评定
1.本项目参赛选手的总成绩分别按理论知识比赛成绩占比30%、操作技能比赛成绩占比70%进行汇总排序。
3.参赛选手当出现总成绩相同时,技能成绩高者排名在前,技能成绩也相同时,重要模块成绩高者排名在前,重要模块成绩也相同时,技能先完成者排名在前。
七、其他
1、本技术文件适用于本次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项目。
2、本技术文件的最终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。